【賽迪網訊】1月5日消息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數據,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,1-11月,電子信息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8242.2億美元,同比增長13.3%,與去年同期的增長率相比降低了10.3個百分點,低于同期全國商品進出口增幅7.6個百分點,其中,通信設備產品前11個月進出口額分別為174.28億美元和804億美元,同比增長0.44%和16.5%。 進出口增幅均比2007年同期回落 數據顯示,1-11月,電子信息產品出口4842.2億美元,同比增長16.8%,增幅比2007年同期回落9.4個百分點,低于同期全國外貿出口增幅2.5個百分點,進口總額3400億美元,同比增長8.63%,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.7個百分點,低于同期全國外貿進口增幅14.2個百分點。 工信部表示,通信設備、計算機、家用電子電器在出口中占據主導地位,電子器件、電子材料、電子儀器設備出口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,成為促進結構調整的新生力量。 1-11月,通信設備產品出口804億美元,同比增長16.5%,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5.7個百分點。主導產品對進出口帶動作用突出。便攜式電腦、手持(車載)無線電話、集成電路、液晶顯示板、顯示器出口額均超過百億美元,其中便攜式電腦出口額達到604.8億美元,同比增長25.8%,手機出口額達到359.4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99%,等離子彩電、液晶彩電、液晶顯示板出口額保持較快增長。 1-11月,通信設備產品進口174.28億美元,同比增長0.44%,增幅比去年同期回升5.5個百分點。主要進口產品中,集成電路、液晶顯示板進口達到1211.7億美元和418.4億美元,同比增幅分別為3.72%和15.63%,手機零件進口87.77億美元,同比下降5.99%。 美出口增幅下降 四省區(qū)出口負增長 工信部表示,東部沿海的珠三角、長三角和環(huán)渤海地區(qū)仍是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基地,產業(yè)集群效應明顯,進出口均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(qū),上海保持較快增長,四省區(qū)出口負增長。 香港、美國、日本分別位居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市場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位;復進口列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口來源地第一位,臺灣省、韓國、日本等居進口來源地前列。 1-11月,我國向香港地區(qū)出口電子信息產品1160.4億美元,同比增長7.44%,增幅同比下降19.49個百分點;向美國出口933.84億美元,同比增長8.23%,增幅同比下降7.64個百分點;對日本出口308.03億美元,同比增長17.57%,比去年同期加快1.47個百分點。 東部沿海的珠三角、長三角和環(huán)渤海地區(qū)仍是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基地,產業(yè)集群效應明顯,進出口均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(qū),上海保持較快增長,四省區(qū)出口負增長。 1-11月,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額前五位的省市分別為:廣東省2025.78億美元,同比增長16.12%,增幅比去年下降8.39個百分點;江蘇省1079.34億美元,同比增長12.6%,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4.5個百分點;上海市735.06億美元,同比增長20.54%,增幅比去年下降11.26個百分點;浙江省197.55億美元,同比增長14.93%,增幅比去年下降6.94個百分點;山東省173.16億美元,同比增長59.11%,增幅比去年上漲8.11個百分點。上述五個省市合計占全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總額的87%。天津、黑龍江、新疆、寧夏、西藏五個省、自治區(qū)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同比出現負增長。 來源: 通信產業(yè)報 作者: 商河
|